以「相接」為觀點的西薩建築觀察筆記

Alvaro Siza (以下簡稱西薩)的作品在我的建築清單中一直無法歸於一個特定的類型,過去曾嚮往雕塑家的西薩在操作建築造型起來多少可以用雕塑的角度來理解其感性的一面, 但在他的空間中卻少見那種藝術的任性,而多是看似隨機的線條背後所展現的機能,這些作品中多數由他全面接管所有視覺可見的一切設計,這也造就了在他的空間中從量體的關係、家具、五金甚至每一條線都有他想賦予的意義。

可惜過去僅能從紙上閱讀他的建築,好在近幾年台灣迎來少在亞洲活動的西薩建築作品,為了把握難得機會,台灣這邊也以超高的標準來接球,幾位建築專業人士集結一起成就這個美好的建築。

實際建走了這些建築作品,確實看到了許多紙上無法理解的設計理念,特別在「相接」這個議題上,看到了一些可以幫助理解西薩建築的脈絡,我將其分為四個主題(材料、量體、天(光)、大地)筆記之!

一、材料的接

進入空間的第一印象會是材料之間的定義看似非常明確,像是家具、服務單元、燈具,在以白色為背景的牆體前,這些物件都在材料上被分類的很清楚,但是當身體稍微適應後可以開始感覺到其中的差異,像是石材腰板的厚度直接突出牆面,且在遇到門洞和服務單元的時候有兩種不同的對應手法,特別是在轉角的處理,驚喜來自於當你停下來看看地板再看看牆面,之間的關係往往暗示了西薩想要呈現的關係,解開這謎題的背後往往是這個空間的使用機能,透過材料相接讓空間和技能連續且明確分別。

二、量體的接

如同開頭提到過去嚮往成為雕塑家的西薩,在建築量體的處理上多少可見其關連性,像是全棟建築多以同樣質感的材料來呈現整體(常見如白色塗料、清水混凝土)如同文藝復興時期的大理石雕塑作品。這種調塑感可以從西薩在處理量體之間相接的關係中感受到同樣以雕塑的手法來對物件進行打鑿和研磨來處理,而這些手法在陽光的照印下讓建築呈現獨特的陰影關係。在量體的造型上乍看覺得西薩像個任性的藝術家,但走進建築之中或當你進入建築物前所經過的開口,這些關係在使用機能上卻又全然的理性,例如量體的相接上往往形成轉角並以開口來處理相接,這時候多半形成建築物的進出口或開窗,再往內部走進去才驚訝發現,原來在機能上也符合這樣的原則並且使用材料的區分作為空間的中介,維持實用機能的前提下與量體造型形成表裡如一的狀態。

室外量體相接所形成的開口

從展演廳過渡到室內廊道,地板石材部分延伸,作為空間轉換的開場

三、與天(光)的接

在光線的表現上,室內分為間接照明與物件照明為主兩者皆為3000k(視感偏黃),一開始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不以4000k(視感接近自然光)來模擬室外光源?若以相接的觀點來看好像可以找到答案,透過與自然光有些許色差的關係在白牆上來產生兩種光源對比來製造空間的層次感

除了天窗導入自然光之外,另一種開窗為超大面玻璃所圍塑的側窗,與其說是窗或許應該用具有介面的透明牆體來形容更為適合,這樣的作法讓建築量體感不至於因為需要在機能上定義為「室內」而被中斷,且在進入夜間時,室內的光源也以溫暖的人工光源從特定的位置「室內」滲透至量體的白牆上面而形成另一種觀看的趣味。

室內光與戶外光相接在建築量體上,兩者各自獨立又彼此交織

總是有那麼一個角落,透過意外的光線,讓我們與自然互動

四、與地的接

「這棟建築物就是要被設計成舒服得躺在上坡上的感覺」西薩在設計初期階段時的發想。

若以高爾夫球運動是以地形變化來與其上的球體相接的運動來看,那麼這一系列的建築群座落在土地上的相接方式也會是呈現這項運動的樂趣所在吧!

位在地形高處的建築群需要透過高爾夫球接駁抵達,上車行駛不久後印入眼前的是高聳的量體像是擋土牆一般的存在,在立面上以清水模表面的方式互應了先前自然綠意的山壁,強烈的明示物質上的對比,這種自然與人類巨大尺寸差異所造成的壓迫感,隨著西薩透過量體切割並逐層退縮來緩解,停泊後看到的是則是躺在山巒上的水平建築群,建築比直的水平線凸顯了自然坡型的柔軟。

建築靜靜的躺在山坡上曬著太陽

後記:

在台灣,許多施工介面常常被告知需要做「脫開」像是清水模的層間縫、室內異質材料相接的地方要做企口…等等手法都在避免未來實際使用所產生不可預期的裂縫之類的問題。但在西薩的建築上有些手法卻是背道而馳,甚至刻意將材料之間連結介質給去除,起初看起來會有些不習慣,後來再消化得到初步的理解是,或許西薩想要呈現的是材料相接的「關係」而非「方式」,使人能夠純粹以量體、材料、機能之間透過各種相接手法的呈現來體驗空間與自然的關係。

石材之間不打系力康(空縫),即使濕貼也不填!

石材地板與柏油路相接不上金屬條(而且要齊平)

內腰板突出牆面但僅限石材本身厚度,黏著劑(介質)則以裝修牆面事先預退來隱藏。

外牆塗料與石材腰板應是考量到有進退面容易卡髒而造成牆面流眼淚,因此在戶外兩者材料以齊平呈現,這種一般做法頂多用模板材預退石材加工厚度,這樣或許對於金屬接石材還行得通,但對於塗料接石材這樣做往往造成相接線崎嶇不平整,西薩的做法則是將塗料以內藏金屬條與石材做出約2mm的脱縫確保斷線的平整,同時又有陰影來刻出深度,效果就是平整再平整。

Make it stand out

膠合玻璃欄杆不上蓋頂、且金屬槽藏於石材以下,玻璃壞了好像也得整座包括附近的石材整座拆掉才能更換。

Make it stand out

大型玻璃窗框內部以木作塑型,外部包袱金屬材料來做到斷水斷熱,窗框與建築體之間呈現直接相接,若需開口也會以等寬的橫拉窗與開門(多半為橫拉窗為主)來呈現,那些迎風面進水的問題,透過高差之外內部也藏了斷水的細部來得到解決,從內部木造地板看不到任何污漬來看這個細部應該是相當到位。

Previous
Previous

Gray Tone in London / 倫敦和另一種灰

Next
Next

本質的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