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圖的四個觀點筆記

2023.6.9 中原大學建築系二年級期末評圖擔任外評老師,評後感想與筆記 :

設計題目在探討住居與公共性,題目選在校園一角,應該是一個很有趣的題目。事實上則是學生力不從心的講述自己的設計,聽到這裡確實心裏有些著急,是在哪個環節倒置了這樣的結果呢?

對於大二學生來說,這個題目的內容可能有些吃重,但確實也有看到一些同學達到了可以討論的境界,這中間的落差我將他整理成四個重點,在會後的交流會上給了同學一些建議,也提醒自己在執業的路上也把這些筆記隨身攜帶。

聲明 / STATEMENT

面對題目的內容,我們需要定位自己的立場,說話才能言之有物,對於研究的對象才會有看法,進而梳理出課題提出策略。這個立場的基礎可以從題目的命題(居住與公共性)出發,並且試著把自己當成是這件事情的導演,要如何鋪成劇情,如何切入觀點,但結局的呈現不能是開放的,因為終究我們是建築師不是導演,我們的設計需要回應需求、回應環境,所以可以思考的是,如何找到自己論述這些議題的方式,誠實地檢視自己說出來的字句是否有關聯,在學校我們可以練習的是,說出自己無法關聯的部分,然後與同學或老師透過討論一同找到脈絡。幾個同學做到了這點,他們呈現出來的東西不一定是完整的,但那份認真思考且坦白的部分讓我很感動。

剖面 / SECTION

居住與公共性,很清楚就是在談公共與私密之間的關係,而這次的題目還很積極的用會堂空間當成是公共性的空間,如此一來不得不來討論剖面在公共性與私密性上的關係,來回應宿舍和會堂兩者本身在機能上不同的高度型態。幾個同學在這個部分嘗試去突破,雖然手法上還不成熟,但空間的可能性卻令人期待且值得討論。然而有趣的是,基地旁邊的全家便利商店正好與週邊街道高差50公分左右,站上去回看基地和週邊街道,應該很快可以感受到些許與環境抽離的感覺,這是不是一個處理公共性的一個方式呢?值得思考看看。

路徑 / PATH

幾位敏感的同學,在做基地分析的時候將進入基地前的路徑做了紀錄,這是很好的觀察,因為代表學生在思考如何將建築與周邊環境做連結,然而比較可惜的是,這樣的思考並沒有延續到自己設計的建築之中。或許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往往我們容易從既有的環境中就現成的結果來做分析來表達看法,若能進一步來思考尚未建成的建築中要如何回過來表達建築師想呈現設計意圖,這樣將更有幫助將自己的基地觀察,落實成實質的設計內容。

紋理 / CONTEXT

中原大學的校園規劃的特色在於學校系館與周邊商家和住宅空間緊密的交織在一起,相互依存,這樣的紋理造就了社區與校園緊密的連結,也形成了許多有趣的空間以及獨特的使用方式。然而學生可能已經習觀身處在這樣的環境當中,鮮少有學生把這個特色提出來並且做出回應,或許可以透過抽離環境,去看看其他校園或許對於自身所處的環境會有新的看法進而找到可以著力的設計點,若能做到這點,居住和公共性這個廣泛的議題將會提升到另一個可看的境界。


 
Previous
Previous

生活的容器

Next
Next

電視櫃的N個使用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