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盤繞在自然與藝術間 旅行 Jun 11 Written By 張學智 Chih 羅浮宮朗斯分館位於法國北部的礦業城市,是羅浮宮博物館為了分散巴黎的人潮和展示更多藏品而增建的分館。因此這樣的建築想必會需要非常大的空間面積來容納更多觀者與展品。來自日本建築設計團隊 SANAA 的作品以輕盈、流暢的線條和開放的空間著名。在這座分館對空間的巨大需求下,他們沒有讓博物館變成一座與周遭合不來的巨型怪獸。相反地,它輕柔地像是早晨薄霧,隨著自然景觀和光線的變化而變化,有時清晰可見,有時又模糊消失。 ““這座巨大的建築,是如何以不顯壓迫或突兀的姿態,輕盈地融入了自然之中?”” |模糊的邊界 當天氣晴朗時,透藍的天空將薄霧染上了淡淡的藍色,朦朧的映射周遭的景物。而雲層漸多時,沒想到建築原本固定的形狀慢慢消失了,銀白色的外牆與天空連接在一起,邊界不再分明,像是海天一線般與天空合而為一。這座建築外觀立面上,沒有我認知上的立面形體,僅有一道道長條狀直向的分割線。銀白色沒有邊際的外牆,如同早晨薄霧一般,將天地與周圍的景物包裹起來。這天,我幸運地在不同天色下看到了它的變化,隨著風的吹拂雲的飄動,我以為沒有立面的立面不斷地變換著它的型態。 這樣的融合不僅在建築與自然之間,也發生在建築自身當中。建築自己與自己之間,在玻璃與金屬板兩種不同材質的轉換中,建築似乎悄悄地跨過了自己的邊界。從遠遠看,以為建築的邊界是一條無比直的直線,但當我走近仔細看,發現這條直線存在的微小的弧度變化。以類似凹凸透鏡的原理,讓周圍更多的景色和光線被吸納入這塊畫布當中,呈現出豐富多變的顏色,隱身在周圍的景觀中。 |盤繞在樹幹間的霧 SANAA 的作品總有種輕柔毫不費力的感覺,「即使」像羅浮宮朗斯分館如此龐大的佔地面積下,也依然有著像空氣般輕巧的氣質。我發現,這種輕盈感似乎來自於建築體的龐大卻又不壓迫,有如薄霧般的特質,使展館「輕輕地」融入自然中。 從平面上來看,建築以玻璃透明體的接待廳為中心,分別以「虛體」與「實體」交錯的方式向兩側自然寬廣的基地伸展,必要設備和後勤設施被巧妙地隱藏於地下。建築以一種無形的姿態與自然交融,而不是作為一個顯眼的龐然大物集中在中心。博物館的各種空間機能被分散且拉長來佈局,使建築的高度不用那麼高,而是可以低矮到比周圍的樹木還要低,能更好的與周圍樹木景觀融為一體。 |時間的迷霧步入朗斯分館展廳內,這裡也同樣籠罩著一層霧,但霧氣般的氛圍又更加濃郁;這裡不同於外在的「薄霧」,室內的霧氣更像是一團會讓人迷失方向的「迷霧」。迷霧瀰漫在一條仿佛沒有盡頭的長廊。長廊周圍銀白色的牆面相互映照,使周遭景物變得模糊不清,極其相似。弱化了在其空間中的方向感,讓初次踏入這個空間的我迷失了方向。 自然光在屋頂的鋁製百葉層層的過濾下灑落,光線穿透了迷霧,在其中流轉,更加強了這片朦朧迷離的氛圍。走在這沒有柱子的藝術長廊中,還好一側的牆面上方註記著時空序列的刻度,藝術品按照時間印記依序排列,為我在迷霧中探索人類藝術長河中有一個指引,找到前進的方向,不至於迷失向。 |讀完我們的分享,你想親身體會在迷霧中的感受 ? 法國 張學智 Chih
迷霧盤繞在自然與藝術間 旅行 Jun 11 Written By 張學智 Chih 羅浮宮朗斯分館位於法國北部的礦業城市,是羅浮宮博物館為了分散巴黎的人潮和展示更多藏品而增建的分館。因此這樣的建築想必會需要非常大的空間面積來容納更多觀者與展品。來自日本建築設計團隊 SANAA 的作品以輕盈、流暢的線條和開放的空間著名。在這座分館對空間的巨大需求下,他們沒有讓博物館變成一座與周遭合不來的巨型怪獸。相反地,它輕柔地像是早晨薄霧,隨著自然景觀和光線的變化而變化,有時清晰可見,有時又模糊消失。 ““這座巨大的建築,是如何以不顯壓迫或突兀的姿態,輕盈地融入了自然之中?”” |模糊的邊界 當天氣晴朗時,透藍的天空將薄霧染上了淡淡的藍色,朦朧的映射周遭的景物。而雲層漸多時,沒想到建築原本固定的形狀慢慢消失了,銀白色的外牆與天空連接在一起,邊界不再分明,像是海天一線般與天空合而為一。這座建築外觀立面上,沒有我認知上的立面形體,僅有一道道長條狀直向的分割線。銀白色沒有邊際的外牆,如同早晨薄霧一般,將天地與周圍的景物包裹起來。這天,我幸運地在不同天色下看到了它的變化,隨著風的吹拂雲的飄動,我以為沒有立面的立面不斷地變換著它的型態。 這樣的融合不僅在建築與自然之間,也發生在建築自身當中。建築自己與自己之間,在玻璃與金屬板兩種不同材質的轉換中,建築似乎悄悄地跨過了自己的邊界。從遠遠看,以為建築的邊界是一條無比直的直線,但當我走近仔細看,發現這條直線存在的微小的弧度變化。以類似凹凸透鏡的原理,讓周圍更多的景色和光線被吸納入這塊畫布當中,呈現出豐富多變的顏色,隱身在周圍的景觀中。 |盤繞在樹幹間的霧 SANAA 的作品總有種輕柔毫不費力的感覺,「即使」像羅浮宮朗斯分館如此龐大的佔地面積下,也依然有著像空氣般輕巧的氣質。我發現,這種輕盈感似乎來自於建築體的龐大卻又不壓迫,有如薄霧般的特質,使展館「輕輕地」融入自然中。 從平面上來看,建築以玻璃透明體的接待廳為中心,分別以「虛體」與「實體」交錯的方式向兩側自然寬廣的基地伸展,必要設備和後勤設施被巧妙地隱藏於地下。建築以一種無形的姿態與自然交融,而不是作為一個顯眼的龐然大物集中在中心。博物館的各種空間機能被分散且拉長來佈局,使建築的高度不用那麼高,而是可以低矮到比周圍的樹木還要低,能更好的與周圍樹木景觀融為一體。 |時間的迷霧步入朗斯分館展廳內,這裡也同樣籠罩著一層霧,但霧氣般的氛圍又更加濃郁;這裡不同於外在的「薄霧」,室內的霧氣更像是一團會讓人迷失方向的「迷霧」。迷霧瀰漫在一條仿佛沒有盡頭的長廊。長廊周圍銀白色的牆面相互映照,使周遭景物變得模糊不清,極其相似。弱化了在其空間中的方向感,讓初次踏入這個空間的我迷失了方向。 自然光在屋頂的鋁製百葉層層的過濾下灑落,光線穿透了迷霧,在其中流轉,更加強了這片朦朧迷離的氛圍。走在這沒有柱子的藝術長廊中,還好一側的牆面上方註記著時空序列的刻度,藝術品按照時間印記依序排列,為我在迷霧中探索人類藝術長河中有一個指引,找到前進的方向,不至於迷失向。 |讀完我們的分享,你想親身體會在迷霧中的感受 ? 法國 張學智 Chih